1967顧問公司提出建造地下鐵路系統
1970具體提出建造鐵路的建議。政府原則上同意先興建「早期系統」
1973政府打算將工程以固定價格,單一合約的形式批出
1974日本集團簽署了承投工程的意向書,但在同年十一月退出,數星期後,集體運輸臨時管埋局宜佈,將「早期系統」略予縮減,成為「修正早期系統」
1975修正早期系統動工興建
1977政府批准興建荃灣綫
1978荃灣綫動工興建
1979修正早期系統北段﹝石硤尾至觀塘﹞於十月一日通車。同年十二月開至尖沙咀
1980修正早期系統開至中環
1980政府批准興建港島綫
1981港島綫動工興建
1982荃灣綫於五月十日局部通車,並於十七日全線通車
1984第二條過海隧道承建商建議興建一條供車輛及地鐵使用的隧道
1985東區海底隧道及藍田站動工興建
1985港島綫金鐘至柴灣段於五月三十日通車
1986港島綫上環站於五月二十三日啟用
1989東區海底隧道及藍田站啟用
1995地鐵公司對將軍澳綫進行可行性研究
1996機場鐵路開始輔設路軌
1998機場鐵路東涌綫及機場快綫先後啟用
1998首列完成翻新工程的列車正式投入服務
1999將軍澳綫動工興建
2000.10地鐵公司於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巿
2001.09觀塘綫延長至北角
2002.08將軍澳綫通車
2002.07迪士尼綫﹝前稱:竹篙灣鐵路﹞動工興建
2003.12東涌綫南昌站啟用;美孚站連接九廣西鐵的轉綫通道啟用
2004.10尖沙咀站連接九廣東鐵的轉綫通道啟用
2005.06迪士尼綫與東涌綫的轉車站-欣澳站啟用
2005.08迪士尼綫啟用
2005.12機場快綫博覽館站啟用
2007.12兩鐵合併,地鐵改名為港鐵,並接管原九鐵的服務,旺角車站易名為旺角東站
2008.09票務系統正式整合,轉綫閘機正式移除
2009.07將軍澳綫康城站啟用,新增康城站
2009.08九龍南綫啟用,西鐵綫新增柯士甸站,並接替東鐵綫尖東至紅磡站一段,延伸至紅磡站
2010.06東鐵綫貨運服務終結
2014.12港島綫伸延至堅尼地城,新增香港大學及堅尼地城兩站
2015.03港島綫西營盤站局部啟用
2016.03港島綫西營盤站全面啟用
2016.10觀塘綫延綫啟用,新增何文田及黃埔兩站
2016.12南港島綫通車
2017.04連接肇慶的直通車服務因肇慶站改造工程而結束
2019.07連接佛山的直通車服務因應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啟用,並開辦高鐵服務連接佛山西站而結束
2020.01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擴散,跨境管制站關閉,直通車服務無限期暫停
2020.02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擴散,跨境管制站關閉,落馬洲站服務無限期暫停,羅湖站只提供有限度服務
2020.02沙中線項目-大圍至啟德段啟用,並聯同馬鞍山綫改稱屯馬綫一期
2020.04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擴散,港鐵迪士尼綫曾經暫停服務三個多月
2021.06西鐵綫改用紅磡站新二號及三號月台。一週後,屯馬綫正式全面啟用,西鐵綫併入屯馬綫運作,並新增何文田,土瓜灣及宋皇臺三站。
2022.05第四條過海鐵路啟用,東鐵綫改用紅磡站地底月台,穿越維多利亞港,經會展站後抵達金鐘站。

1960's 計劃 

首次提出建造地下鐵路系統的建議是在一九六七,由政府任命的費爾文霍士及施偉拔顧問工程公司研究後提交。香港人口的不斷增加及市民對公共交通工具的需要,是促使香港政府從事這項研究工作的兩個主要因素。

費爾文霍士組合顧問工程公司在一九七零年完成的進一步研究,更具體的提出建造鐵路的建議。研究報告建議興建一個全長52.7公里的地下鐵路系統,分成四綫:港島綫、觀塘綫、荃灣綫及東九龍綫。兩年之後,香港政府原則上同意先興建其中長20公里的「早期系統」。

一九七三年,香港政府決定與四個國際大集團商議,打算將工程以固定價格,單一合約的形式批出。一九七四年,日本集團簽署了承投工程的意向書,但在同年十一月退出。

數星期後,集體運輸臨時管埋局宜佈,將「早期系統」略予縮減,成為「修正早期系統」。臨時管理局放棄採用單一承建合約的方法,將工程分為25個主要土木工程合約及10個電機及機械工程合約。

地下鐵路公司更正式成立,取代臨時管理局,監督工程的進行。地下鐵路公司是由香港政府全東擁有,公司條例規定其需在審慎商業原則下經營。

1970's 修正早期系統 

修正早期系統包括中環、金鐘、尖沙咀、佐敦、油麻地旺角、石硤尾、九龍塘、樂富、黃大仙、鑽石山、彩虹、九龍灣、牛頭角和觀塘。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動工興建,全長15.6公里,將港島中環與九龍的主要住宅及工業區聯接起來。修正早期系統有12.8公里是在地下建造,其餘的2.8公里則為架空﹔全綫有15個車站,包括12個地下及3個架空車站。

修正早期系統的北段﹝石硤尾至觀塘﹞於一九七九年九月三十日完工,並於十月一日正式通車。同年十二月開至尖沙咀;八零年二月開至中環。

興建修正早期系統的總費用為五十八億港元,其中建築及裝備地下鐵路的工程合約費用佔五十億港元。其餘則用作行政管理、土地和顧問費。

修正早期系統的車站建在世界人口最裯密的地區之一,車站的規模亦屬當時世界最大之列。施工中須處理的地質條件,可說是式式俱備,包括大量腐化的花崗岩、堅石以及填海土地。由於香港地下水位高,很多地盤還須採用壓縮空氣法來鑽挖隧道。

1980's 荃灣綫 

政府於一九七七年七月批准興建荃灣綫。荃灣綫全長約10.5公里,由太子站經深水埗、長沙灣、荔枝角、美孚、荔景、葵芳、葵興、大窩囗至荃灣站,將地下鐵路之路綫增至超過26公里。荃灣綫共有十個車站,其中三個架空、一個在地面、其餘均在地下。

支綫工程於一九七八年十一月開始動工,並於一九八二年五月十日開放通車。此長10.5公里的支綫工程費用為四十一億港元。

荃灣綫通車時,取代觀塘綫直通中環,原因是預計荃灣綫客量大於觀塘綫。

1980's 港島綫 

政府於一九八零年十二月批准興建港島綫。港島綫由上環站經修正早期系統的中環、金鐘,再經新建的灣仔、銅鑼灣、天后、炮台山、北角、鰂魚涌、太古、西灣河、筲箕灣、杏花邨至柴灣,將地下鐵路之路綫增至超過37公里。港島綫共有十四個車站,其中一個架空、一個在地面、其餘均在地下。

港島綫工程於一九八一年十月開始動工,金鐘至柴灣段並於一九八五年五月三十日開放通車,而上環站則於一九八六年五月二十三日啟用。